首页 >> 藏野青茅

奋进黑龙江 国家大粮仓_20花楸树

发布时间:2022-07-13 12:36:01 来源:大地农业网
奋进黑龙江 国家大粮仓 #TRS_AUTOADD P {LINE-HEIGHT: 24px; MARGIN-TOP: 6px; FONT-FAMILY: 宋体; MARGIN-BOTTOM: 12px; FONT-SIZE: 10.5pt}#TRS_AUTOADD TD {LINE-HEIGHT: 24px; MARGIN-TOP: 6px; FONT-FAMILY: 宋体; MARGIN-BOTTOM: 12px; FONT-SIZE: 10.5pt}#TRS_AUTOADD DIV {LINE-HEIGHT: 24px; MARGIN-TOP: 6px; FONT-FAMILY: 宋体; MARGIN-BOTTOM: 12px; FONT-SIZE: 10.5pt}#TRS_AUTOADD LI {LINE-HEIGHT: 24px; MARGIN-TOP: 6px; FONT-FAMILY: 宋体; MARGIN-BOTTOM: 12px; FONT-SIZE: 10.5pt}#TRS_AUTOADD {LINE-HEIGHT: 24px; MARGIN-TOP: 6px; FONT-FAMILY: 宋体; MARGIN-BOTTOM: 12px; FONT-SIZE: 10.5pt}

“发展现代化大农业、打造国家可靠大粮仓”——这是党和国家对黑龙江的重托,这是黑土地上3800万龙江儿女的夙愿。

“力争到2015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产业体系健全、物质装备先进、科技支撑有力、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大农业,真正把黑土地建成国家优质可靠的大粮仓。”——这是粮食大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,这是龙江人敢于担当的大气魄。

2008年以来,黑龙江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,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,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,着力在促生产、增收入、强基础、上科技、惠民生、添活力上下功夫,走出了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,全省农业连年丰收,农民快速增收,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,农业农村经济步入到全面、快速、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。

粮食生产跨越式发展总产和商品量频创新高

2010年以来,黑龙江省粮食种植面积连年稳定在2亿亩以上。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大;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,粮食品质的明显改善,使全省粮食产能大幅提升。粮食总产连续以100多亿斤的速度增长,相继跨越6个百亿斤台阶。2013年,全省绿色(有机)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004万亩,全年完成绿色食品实物总量3413万吨,分别比2008年增长35.4%和28.8%,绿色食品认证数量、种植面积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。

产业促农增收能力增强农民收入进入全国前十

通过在扩规模、提质量、增效益上下功夫,全省蔬菜、水产等农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壮大,劳务产业稳步发展,特色产业持续发展,外向型农业快速发展。2013年,全省蔬菜总播种面积680.2万亩,其中设施蔬菜面积79.4万亩,分别比2008年增加139.1万亩和45.4万亩;渔业放养面积806.7万亩,其中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336.4万亩,分别比2008年增加364.6万亩和149.4万亩;转移农村劳动力540.3万人,实现劳务收入567亿元,分别比2008年增长115.6和8.1%;特色产业一品村发展到1850个,国家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达到27个。2011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实现35.85亿美元,比2008年增长1倍多。对俄境外农业开发面积达到750万亩,比2008年增加300多万亩。

这些增收产业的发展,以及主要农产品总量增加和价格高位运行的拉动,有力地支撑了农民收入始终保持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,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34元。

农业基础建设日臻完善现代农业建设向纵深推进

2008年以来全省农机投入336亿元,是建国到2008年投入总和的1.39倍,新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916个,配置了一大批世界先进水平的拖拉机、整地机、精量播种机、水稻插秧机等大型农机装备。2013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848.7万千瓦,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%,分别比2008年增加1830.3万千瓦和提高了8个百分点。

多渠道筹措资金,大力度推进发展,使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,农机化迅猛发展,水利化全面推进,大棚化广泛普及,土壤肥力建设不断加强,生物灾害防控能力增强。

从2008年秋季开始,全省采取补贴的方式支持农民建设水稻大棚,新建一批水稻标准化育苗大棚和智能化催芽基地,使全省水稻智能化催芽和大棚化育苗比例分别达到86.4%和69.4%,实现了历史性突破。目前全省专业化农业病虫害防治组织已发展到5000个,稻瘟病监测水平处于全国领先。

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

在新品种培育新技黑牡丹冠术研发突破,科技成果有效转化,农技推广体系日臻完善,农民科技培训广泛深入的共同作用下,2013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.5%,比2008年提高8.5个百分点。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,亩均增产4%以上,增产粮食近50亿斤。一大批先进的农业技术如全自动玉米育苗滤水移栽机、种肥集中供送玉米精密播种机、超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“四行大垄玉米收获机割台等大型农机具核心技术取得突破。“村级服务站+农民技术员”、“农业科技包保”等10大农技推广模式,将“老师”送到“田间地头”,使农民的科技需求得到了有效保障。

项目建设势头强劲 重点产业发展提档升级

在农业产业化方面,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工程,积极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,推广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”经营模式。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755户,带动种植基地面积1亿亩,农户320万户,占农户总数的62%;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%,其中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35%。

在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方面,成功召开了黑龙江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招商会,加快了项目招商和企业落地。目前全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.7亿元,其中省确定的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工。引进德国克拉斯、北京丰茂、日本井关、山东常林等14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黑龙江省,其中10家企业已经开工建设。全省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,达到122.8亿元。

生产方式加快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

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。全省经营土地超过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发展到8.8万个,家庭农场发展到1.5万个,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.45万个。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916个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,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99万亩。二是农机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提升。建成了全省农机调度指挥中心,对农机合作社的设备和作业初步实现了远程监管监控。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面积1500万亩,平均每个合作社1.64万亩。其中,入社土地面积735.36万亩,平均每个合作社0.95万亩,入社土地面积3万亩以上的合作社33个。三是农村土地确权试点范围扩大。在方正县、阿城区开展国家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的基础上,新增北安、海伦、克山3个国家级试点和庆安、桦川、五常等5个省级试点县市,积极探索适合黑龙江特点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路子,为全省全面开展土地确权工作积累了经验。

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营销卓有成效

2013年全省举办4次产销对接活动,参加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95家,比上年增加1.5倍。成功举办黑龙江绿色食品(北京)年货大集等大型展会6个,在珠海、宁波、青岛等地新建绿色食品专卖店34家,全省绿色食品专营销售网点已超过2000家。全年发运马铃薯专列20列。

在产销对接成果不断扩大的同时,农产品流通方式不断创新,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。在哈尔滨开展直销连锁经营试点,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联合体,建立直供直销生产基地、农产品展销中心、社区直营店。全省已有23家合作社进入农产品直销旗舰店,有10家合作社设立了12家社区直销店。开通了12316手机短信平台,实现联通、电信、移动手机全覆盖,建立了黑龙江现代农机合作社用户群,扩大了农民受益面。

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

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蒸蒸日上,重点示范村拔地而起,非重点示范村竞相建设,有力提升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。“城中村”、“城市农民小区”和“镇中村”等与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建设模式更加丰富。2013年全省在城市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23个,吸纳1.2万农民进城;建设镇中村92个,吸纳0.9万户入镇。突出生态特点、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,建设了一批具有龙江生态人文特色的美丽乡村。全省改造旧村216个,建成五星级村45个,四星级村200个。

农村新能源建设也亮点频现。通过坚持可持续发展机制和运营模式创新,全省新建大中型农村能源项目50个,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7处,户用沼气项目4011个,乡村服务网点57处,新增清洁能源受益农户2.2万户,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。

企业招聘h5模版
家长会图片制作
新店开业h5模版
个人简历创意简约版h5模版
友情链接